崛起的中国硅谷:深圳为何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2018-09-16 09:40:35
  • 0
  • 0
  • 1

来源: 探索与争鸣杂志

崛起的中国硅谷:深圳为何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泰勒·林奇·奥根 | 美国三一学院2018年城市研究专业毕业生

陈向明 | 美国三一学院城市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Paul E.Raether全球城市研究与社会学杰出讲座教授、复旦大学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

本文原英文版发表在《欧洲金融评论》2017年12-1月期

文中图片未经注明均来自网络

深圳是中国的硅谷。通过追溯深圳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历史可以发现:它是怎样成为创新之城的;它有哪四家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哪些关键因素促使深圳成为一个公司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城。

陈向明教授

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应该听说过深圳。三十多年来,它以极快的速度,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座繁荣的大都市,从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发展成为新兴的创新中心。但即使是在全球企业界中,又有多少人听说过比亚迪——一家在20年内从深圳崛起并成为世界上充电电池和电动车的领先企业呢?这样的人可能不多。除了把深圳崛起的故事比作“奇迹之城”,我们还要讲另外一个关于深圳如何成为拥有像比亚迪这样的众多创新型公司的全球创新公司中心。在这本杂志中,我们前一篇文章关注比亚迪和深圳的共同发展,这一篇文章则关注另外两点。第一,把深圳的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作为有利的背景,发现它如何具有创新能力;同时,简单介绍深圳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第二,分析深圳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城,并让公司在其中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

快速发展和质量升级

如果城市在一个公司成立之初没有创造并维持健康的人口和经济增长,那么很少有公司能够运营良好。这种情况对于深圳来说并不是问题,它在过去35年中成为中国和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事实上,自1980年以来,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人口增长数量比深圳还多(见图1)。与中国其它大城市不同,深圳的户籍人口比例较小(只有不到400万,约30%)。在深圳大约近2000万的总人口中,除了约70%(8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外,还有另外800多万暂住人口。这些数据使得深圳成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大规模外来人口的涌入带来了人力资源的流入,有助于深圳创新能力的发展(后文将提到)。

数据来源:来自多种深圳市统计年鉴。

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既在加快了的同时又与其创新结构转型平行发展。1995年之前,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5%,而到2014年,深圳GDP保持约每年14%的增长速度。虽然GDP增长速度放缓,但仍维持高增长率。2014年,深圳人均GDP约25000美元,居全国城市之首。照此增长速度,深圳人均GDP将在2020年达到36000美元,与香港2012年的人均GDP相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数量相对减少的制造业推动着深圳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见图2)。GDP中仍占大量份额的制造业不再由早期阶段的占深圳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组装产业创造。如今深圳的制造业越来越多地使用高科技、新科技和清洁环保技术,受到诸如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技术产业的青睐。通过此次创新转型,这些新产业的附加值在GDP中所占份额从2010年的28.8%上升至2014年的35.6%。

数据来源:来自多种深圳市统计年鉴。

深圳的产业升级伴随着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反之,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也孕育了产业升级。正如图3中所提到的,随着大学毕业人数增加,总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壮大。如今,深圳大学毕业生与常住人口相比达到37.1%,高于北京的28.6%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的23.4%。在公司层面和总体水平中,深圳不断扩张的人力资本已经转型为更强大更有效的研发能力。自2009年至2014年,公司的研发份额占深圳总体研发比例超过90%,深圳的研发预算在GDP中所占比例达到4.2%。这一数据是全国平均研发平均百分比(2%)的两倍,同时超过创新经济平均研发水平的国际标准(2.5%)。使研发领域的高水平投资在深圳申请并得到授予的一系列专利中回报丰厚。从2009年到2014年,深圳申请专利数从42279项增加至82254项,授予专利数从25894项增加至53687项。2015年,在中国《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中,深圳企业占46.9%。到那时,深圳已连续12年在专利申请和授予领域走在全国大城市前列。2016年6月之前,在中国所有专利申请量中,深圳占51.8%。

数据来源:图标来自多种深圳市统计数据年鉴。

四家创新公司

自从几家公司主导了深圳的研究与发展,它们在理论上形成了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但是它们真的做到了吗?哪个公司起引领作用?哪个重要的产业反映并代表了深圳作为全球创新中心不断增长的认同感与实力?我们将介绍四家创业型公司。

比亚迪

比亚迪于1995年在深圳成立,创立者是王传福,他是一位年轻而又雄心勃勃的化学家,主要从事电池方面的研究。他把公司命名为比亚迪有限公司,BYD就是“成就你的梦想”的英文缩写。29岁的王传福在深圳的第一家工厂为手机制造可充电电池。仅仅五年后,比亚迪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对于比亚迪来说,必然的转型就是把电池投入汽车生产。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已倒闭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比亚迪收购它的五年后,也就是2003年,比亚迪发布了世界上第一辆插电式混合电动车F3DM。这款车的上市吸引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投资者的兴趣,他于2008年购买比亚迪10%的股份,价值2.3亿美元。王传福从此跻身富人之列,成为中国首富之一。

比亚迪不断发展,目前拥有20多万名员工。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拥有超过25%的全球市场份额,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在另一方面王传福还强调,能量的产生必须由清洁能源代替,特别是当比亚迪的电动车需要如此多的电力的时候。

不久之后,比亚迪进军太阳能领域。王传福强调太阳能解决了新能源的短板,太阳能的使用不仅使电费价格降低到国家电网水平,还能提高电网质量。比亚迪的光伏系统是多层的,并且是这个产业中的最先涉及者。这一系统被特斯拉公司和做太阳电池板安装服务的“太阳城”公司模仿。比亚迪的双玻璃太阳能电池板能源效益高,持久耐用,贵金属消耗少,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比亚迪也是太阳能追踪系统领域的先驱者。在这一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能够跟随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然后稳定发电并匹配电量高峰负载时间。更重要的是,太阳能追踪系统增加了电池板29%的能源效益。

比亚迪还强调在光伏系统中加入逆变器,这将提高能源的效率和可靠性。有争议的是,任何光伏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能源存储,这也是比亚迪一开始就关注的问题。当电能的需求量较高的时候,电动汽车能量存储系统(ESS)通过存储多余的能量,将储存的能转化为电能。比亚迪最新的广告语是“大自然母亲的官方赞助商”。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L)

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DJI,它的总部也设在深圳。这家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深圳的发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创立者汪滔于2006年创办DJI,同时兼董事长。2011年,DJI仍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汪滔的创业故事和硅谷那些创业故事如出一辙。汪滔从小对航模和机器人感兴趣,16岁的时候,他得到了一架梦寐以求的遥控直升机,并在大学时开发了一套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他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大四时,他和两位同学来到深圳,他们在一套三居室的公寓中办公,开始向业余爱好者销售无人机。

DJI被称为“无人机行业的苹果”,汪滔则被认为是“中国的乔布斯”,这一点能从他独特的管理实践中看出。他甚至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承认自己是一个“不招待见的完美主义者”。当福布斯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乔布斯时,他说他很欣赏乔布斯的名言“你所要做的就是比别人更聪明”。这位身价3.6亿美元的35岁的企业家现居住在深圳,平时开着一辆车龄四年的电动车。

现在,DJI已经在开拓出了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并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75%左右的份额,目前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DJI的幻影系列无人机于2013年初进入市场,这是一款便宜的入门无人机,价值679美元。尽管幻影无人机没有对无人机领域造成冲击,但它的低定价为消费级无人机开拓市场,并避免了价格竞争。然而,DJI的无人机生产线远不止入门级无人机系列。其高端系列无人机被好莱坞的制片公司用于电影拍摄,甚至代替了报道电视新闻的直升机。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为自己能够设计无人机的每一个零部件感到骄傲,比如螺旋桨叶、控制器、平衡架、雷达传感器、应用程序软件,甚至还有相机。当我们考虑到制造一个像高尔夫球大小那样的相机的复杂性时,我们非常敬佩DJI这家年轻的公司能够自主制造拍摄4k视频的相机,因为制造一个像高尔夫球大小的相机是非常复杂的。DJI的其他所有竞争者,除了GoPro运动相机厂商之外,都把无人机的相机外包给了其它公司。DJI的平衡架是一种机械装置,使相机在固定轴上运动,以此拍摄稳定的图像。DJI的这项技术非常先进,为此还为专业相机手柄开辟了一条生产线。DJI设计生产的平衡架和相机还被安装在深圳比亚迪警车的顶部,其功能类似于面部表情识别软件。

华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它在2012年超过爱立信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是任正非,曾是基建工程兵。据报道,公司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只有2.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3300美元)。所有人,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在一间小办公室工作,那里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华为最初只生产电话交换机,后来开始拓展业务,包括建设通讯网络、提供运营和咨询服务、向国内外企业提供通讯设备,以及为消费者市场制造智能手机。

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年,华为成为代理商,采用最常见的商业模式——从香港进口用户交换机(PBX)到内地,以赚取差价。同时,华为在原有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单一产品基础上,加大研发投资,自主开发PBX。到1990年,公司已有约500人的研发团队,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1993年,华为实现了第一次突破,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这是那个时候中国最先进的交换机。华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开始研发针对小城市和农村的数字电信交换方案,并聚焦产品的消费能力和售后服务。这些举措使得华为获得市场份额,并逐步进入主流市场。

国内产品的成功激励着华为开展全球化业务。199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1996年到2000年,华为通过参加各种国际展商,努力推销自己的产品。它还投入大量资金聘请IBM优秀的项目经理和顾问,让他们提供IT管理培训。2003年,华为同IBM签订了五年合同。2005年,华为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2010年底,华为计划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投资5亿美元兴建电信设备工厂,同时投资1亿美元扩建在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

2015年,华为销售收入达3950亿元(根据年底的汇率换算约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华为的4G网络设备在全球被广泛部署,已进入140多个国家的首都。在全球,华为云服务通过基于浏览器的云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云计算IT基础设施服务。为了创建超级连接的世界,华为已经在全球领先发展5G网络,这种网络不会有任何中断。作为全球新兴的大城市之一,深圳是测试5G网络的理想城市,因为它能把物联网同智能办公楼、设备、家用电器和汽车连接起来。尽管5G网络技术仍在由全球顶尖的通讯公司开发和测试,如果一经发布,那么5G网络将连接10亿台设备,速度是4G网络的66倍。华为已经在深圳进行了许多次5G网络测试,同时它也可能与其它深圳企业,比如比亚迪进行合作。

腾讯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它的服务包括:社交、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和多人在线游戏。1998年,马化腾和四位同学共同创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公司上市后开始盈利。ICQ是全球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由一家以色列公司开发。受到ICQ的启发,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于1999年发布了类似的软件QICQ,名字有所不同,并且软件界面更加中式化。2000年12月,马化腾把QICQ的名字改为QQ,随后QQ在全国流行。

2000年初,马化腾发展腾讯的业务组合。2003年腾讯发布门户网站(腾讯网QQ.com),并进军网络游戏市场。截止2004年,腾讯QQ成为中国最大的即时聊天工具(占74%的市场份额)。2004年下半年,腾讯推出在线游戏平台——QQ游戏,并开始销售虚拟物品(虚拟武器和游戏功能)来完成游戏。同时玩家还可以购买表情符号和彩铃。2005年,腾讯推出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它成为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直接竞争对手。2011年1月,腾讯推出了微信——一款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每月的活跃用户使微信迅速成为最大的独立信息传送程序之一。

截止2016年6月31日,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99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47亿。微信用户突破10亿,活跃用户达7亿,其中海外用户超过7000万。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腾讯超过电信巨头中国移动,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腾讯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表明它占据的主导地位,最终可能会给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带来挑战。

腾讯在线支付业务也取得成功。其中一项举措就是投资滴滴出行,这是和Uber一样的拼车软件。滴滴与微信的合作让用户在公众号中下单,并使用微信钱包来支付或者平摊车费。微信在线支付业务也让用户在大大小小的商店和餐厅买单。腾讯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统之一,其处理的交易额于2016年超过5560亿美元,是美国移动支付公司PayPal去年交易总量(2800亿美元)的近两倍。

创新型生态系统城

上述介绍的四家企业是许多成功的密集型企业的典范,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在深圳成立的私营企业。如何解释深圳出现的企业聚集型现象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把这些企业看做是它们嵌入在一个有四个因素构成的有利的生态系统里,并且它们因为这个系统而茁壮的发展(见图4)。尽管四家企业代表不同的产业,但它们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比亚迪已拥有16000名研发工程师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发布全球创新企业,比亚迪继福特、大众和宝马之后,跻身创新企业第八位。约40%的DJI员工在研发部工作,并在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成立研发中心。自2015年9月起,华为有超过170000员工,其中76000人属于研发部门。华为有21家研究院,分布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哥伦比亚、印度和土耳其。超过50%的腾讯员工在研发部门工作。2007年,腾讯公司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约1500万美元),和北京、上海、深圳的大学一起成立腾讯研究院,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研究院。

图来源:作者设计制图。

一个规模小且目标明确的地方政府是深圳企业生态系统成功的第一个关键之处,这个生态系统产生了创新公司并维持它们的发展(见图4左上角)。三十多年前,这一点在深圳特区得到实施。当时,深圳未受到国家控制和计划经济的影响,而是制定了新方向:推动创新管理,并建立一个结构简单目标清晰的市政府。这个市政府不是综合的行政管理者,而是作为企业发展的刺激因素。在引导深圳从一个低技术工业区过渡到全球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深圳市政府采取大量措施发展创意产业。地方政府在新兴企业,如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投入215亿元人民币(30亿美元)。深圳已经采取聚类法,通过为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和新媒体等创建模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新兴企业的贷款中,政府至少补贴了70%。此外,深圳市政府还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举办首届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球IT人才,奖金88万美元,还有额外的2亿美元政府补贴和创业资本。

除了城市间的政策治理,深圳市政府还瞄准了那些特定的领军产业。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政府首要考虑的因素。深圳发展改革委员会作为深圳市政府最重要的部门,受副市长监督,管理城市建设,缓解气候变化,并实施清洁发展措施。尽管深圳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动汽车,近期它又增加了2,000多辆电动车——1,300辆电动公交和700辆电动出租车——所有这些车都通过一个补助项目购于当地电动车生产商比亚迪。当地政府给像比亚迪这类企业的主要支持说明了,在中国特别是深圳,政府与市场间的相对地位和紧密联系。据报道,在中国的城市中,当政府官员和当地公司总裁见面时,政府官员走在总裁的前面;而在深圳,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确是走在政府官员前面的。

深圳创新型生态系统城获得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是外来人口的涌入(见图4右上角)。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这一因素与其它因素相互影响,是企业精神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在硅谷,很大一部分新兴企业由外来移民建立,特别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外来移民。“如果你想创建自己的企业,那这里就是天堂。”他是一位来自当地科技园的39岁网络企业家。像华为的任正非和比亚迪的王传福这些前辈们作为外来人口,分别于1980年和1990年来到深圳,如今那些年轻的移民企业家们证明了,自深圳市成立以来,一个宽松的政府和开放的移民政策为一些企业家的成功创造了一个开放、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作为中国第一个毗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深圳创造了在中国其它地方并不存在的热情与活力(见图4左下角)。除了拥有大量商机外,这种城市的蓬勃朝气还体现在其通过吸引年轻企业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深圳居民的平均年龄为28.7岁,其中年龄在20至29岁之间的居民占全市人口的35.8%。相比之下,上海人口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27%的常住人口年龄超过60岁。在深圳,到处都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感受活力与兴奋。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是硅谷形成之初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半个世纪之后,深圳在创造一个创新型生态系统时,再现了年轻力量、生活方式和外来人口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深圳毗邻香港,此生态系统中人口和文化两方面得到发展。如果没有低端制造业(玩具和服装)从香港来到深圳发展,那么深圳早些年不可能在这类企业中取得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在深圳,以上述四家企业为代表的战略性产业转移,因毗邻香港并且香港发展势头减弱而获益。汪滔同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同学一起创办DJL。2016年9月,大疆创新香港旗舰店开业。这家旗舰店将不仅作为无人机零售店,还将提供展示空间,让全球无人机爱好者分享飞行体验,研究开发最新的无人机和航空摄像机。因为香港拥有一流的高等学府,以及已建立的全球金融和市场能力,它成为了深圳便捷而合适的邻居,创造并维持大量跨境人才引进,创新思想和商业活动的正常有序展开。

但是,香港在创新方面因深圳的崛起而失去了吸引力。香港一些公司发展艰难,因为它们发现大陆程序员拥有解码和独立思考的专业技术。最新的大学研究指出,香港人普遍感觉这座城市丢失了拼搏精神。一位更加悲观的香港设计师说:“香港注定要失去创新力量了!”随着深圳这座新兴而又年轻的城市变得具有创新力,香港创新能力的缺失是必然的、可预见的吗?这篇文章不会探究为什么香港比起深圳来说缺乏创新。相同的城市界线,相反的发展地位,这将进一步突出深圳作为创新中心将不断发展。

通过回顾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数据,我们发现了创新型生态系统的四个问题(见图4右下角)。毫无疑问,一流大学的存在对于当地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例如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波士顿128号公路区的麻省理工,以及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科学园的杜克大学。作为一个早些年在特区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深圳的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尽管深圳大学于1983年成立,但是它尚未形成规模,没有很多大学毕业生。21世纪初期的深圳还是处于传统工业时期,其大学教育,从绝对和相对水平而言,还处于较低水平,最初的大学生生源是王传福这样的外来人口。随后,中国两大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在深圳建立研究生院,因此高等教育开始普及。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伴随着,并且促使深圳作为创新中心的崛起。深圳市政府计划,到2025年大学数量增至20所,大学新生增至250000,其中200000名为全日制大学生。如果这项宏大的计划得到实现,那么深圳将能够吸引更多当地人才,维持创新发展。

美好愿景

如果说深圳是中国崛起的硅谷,那么它是不是也将成为全球新的硅谷呢?一方面,上面介绍的四家企业是各自产业领域中的全球领导者。另一方面,它们已经和它们业内最强的竞争者一样,具有创新能力。例如,2014年华为已申请3442项国际专利,美国高通公司申请专利2409项。腾讯和微软分别申请1806和1460项。除了这些领先的革新企业外,另一家在深圳成立的电信设备公司——中兴通讯——申请2179项专利,与之相比,英特尔公司申请1539项专利。很多证据表明,深圳已经拥有了大量创新企业,它会发展成为像硅谷一样,甚至能与硅谷竞争的的创新中心,最起码相对于后者的存在。

不像硅谷以及其它发达国家的创新城市和地区崛起的方式,深圳创新中心的成立是由一个有目标的政府推动的。这一特点也同样促使了大量创新型科技企业在深圳成立。与其它创新中心一样,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环境,有利于创新企业的成立与发展。这种蓬勃的朝气吸引了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来到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在两方面有利于深圳的创新发展。这一优势促使了很多创新想法和实践的产生。当香港已经失去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反而加强了深圳作为创新城市的强大地位。尽管深圳早些年缺少高等教育资源,但是随后高校的建立为深圳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前文提到的四个因素有着相对的优势,为深圳创造了有利的创新生态环境,在企业创新中将深圳与中国其它城市区分开来。这一创新生态系统将促使深圳走向世界,成为新的全球创新中心。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