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看待深圳全域创新之城的发展范式及价值?
2019-04-17 10:23:55
  • 0
  • 0
  • 0

来源:GEI新经济瞭望

作者:徐苏涛

编者按
近年来很多城市或产业高地、创新高地等将深圳作为重要的对标及学习对象,但还有很多认识上、实践上、政策上的误区或问题,甚至出现“越学差距越大”的怪现状。作者结合对深圳及其他城市发展的研究咨询经历,提出相应思考视角,希望提出新的解释视角。进一步研究,请参阅傅萌、谢盼盼撰写的《从城市战略迭代及产业结构演进看深圳的蜕变》。

001

风景这边独好

过去一直有个说法,也就是“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但看来看去,最近这些年很多省份或城市仍然在关注深圳、学习深圳、对标深圳。

为什么不再是一股脑地考察学习美日德等国家的产业高地或创新尖峰了?因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国情地情,需要不同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策略;为什么不单纯地学习中关村?因为中关村集聚了大量的科教智力资源并没有完全释放,“政府周边的企业”太多;为什么看浦东、学浦东的相对较少?因为浦东真正来自民营、来自市场的自主创新层级不足不够。

尽管很多城市都在对标或学习深圳,但由于对深圳城市创新发展范式的理解不到位、自身发展阶段的认识不充足等,从认识到实践都有很大差距。这其中,到底如何学、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哪些想学学不了、如何避免越学差距越大等问题,值得很多地方政府深思。

002

平坦中的尖峰

伴随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分工“大脑-躯干-四肢”的梯度分工逐步被打破,世界变得更加“平坦”,但亦有一批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成为“平坦世界”上新的“尖峰”。在新经济地理上,如果说当前美国与中国在引领新一轮创新全球化,那么这两个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创造力的两个城市(区域),则是硅谷和深圳。

为什么说硅谷好?因为硅谷代表了全球引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全球高端创业创新的源头以及全球的产业高地。为什么说深圳好?主要是因为深圳在一定的特区体制、区位优势下,勇于改革开放、创业创新,在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高质量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从一个科教智力资源薄弱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创业之城、创新之都。

003

究竟好在哪里

应该说,这两个城市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从表面上来看,形成了一个共生共荣、活力涌动、自组织自成长的开放创新生态;但背后常常为大家所忽略的,则是这两个城市(地区)都先后发展为国际化移民型创业之城。这个国际化,就是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分配财富,需要历经从外向型工业经济到开放型创新经济的孕育与发育;这个移民型,就是能够吸引很多的人才淘金、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是土著的地盘而是全国、全球的圣地,进而产生能兼容并包、开放融合、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的文化,以移民人才优化人口结构;这个创业之城,就是通过创业带动创新,围绕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权、主动权抢位、卡位、站位,从产业链、价值网的低端到高端持续迭代与不断攀升,将科教智力资源与产业要素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推进技术构成、产业结构、城市形态协同演进。

004

绝非一日之功

在无意或有意、自然或不自然地成为国际化移民型创业之城的过程中,深圳的城市战略、创业氛围、创新能力、生态环境是系统转换、迭代演化和协同提升的。在城市发展战略上,深圳开始借助临港(港口)拥港(香港)的区位优势,借助港口贸易带动临港经济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完成一定资本、技术、市场的原始积累后,痛定思痛全面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进而大力发展进口替代的“技工贸”与“贸工技”,而伴随向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不断攀升跃升,同时全面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创业氛围上,深圳充满了大量的淘金机会、多样的成功渠道、富集的资源要素、良好的创新环境,后来城市发展起来了、产业高端化了、财政有钱了,进一步推进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机制环境、创新生态的协同发展,如今深圳干脆加快放低人才引进门槛,并提出从“人才战略”到“人口战略”,成为全国人的深圳、全球人的深圳。在创新能力上,从跟随创新、适应创新、集成创新逐步向跟随创新、适应创新、集成创新与引领创新、颠覆创新、原始创新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既有山寨版、也有升级版、还有“大雅之堂”。在生态环境上,崇尚市场、依靠民营,从注重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到强调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相结合的新经济生态。

005

共识知否知否

简而言之,深圳在改革开放第一个四十年最大的价值与意义是,告诉了我们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应该相信什么、坚持什么、践行什么。一是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更相信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与民营经济的活力,同样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调控;二是大众创业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更相信企业家而不是科学家,更相信创业带动创新而不是创新带动创业,更相信产业企业的创新而不是高校院所的科研;三是城市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相结合,促进城市功能、产业功能与创新功能耦合发展,促进城市空间、产业空间与创新空间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形态、产业结构、城市形象协同进阶,促进城市更新与产业更新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经营与产业组织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相结合;四是创新经济与开放经济相结合,从工业经济转向创新经济抢占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制高点、主动权、主导权,从外向型经济转到开放型经济加快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分配财富;五是结构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进而推动创新发展,形成开放式创新发展格局。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